人的一生,要买的东西很多,重中之重是房。老外可能不认同,但在中国人看来,无论家庭条件有多拮据,一生不买房是绝对不行的,居无定所的生活是不稳固的。
购房,一般是因为刚需而购房,在中国购房,有人总结出了“四大刚需”。
第一大刚需,结婚的婚房。
小两口结婚,没有房子,在很多人眼里是万万不能的,即便小,但一定要有。所以,一套婚房往往是刚需,是谈婚论嫁的基础。
甚至有人感慨道,现在的女孩不是嫁给爱情,而是嫁给房子。吐槽归吐槽,但现实很残酷。没有房子的你,敢娶老婆吗?
第二大刚需,学区房。
为了孩子,大人们足够拼,即便有的学区房价格数倍于其它房子,也在所不惜。因为孩子的未来比自己的未来更重要,必须要打好基础。
因此,学区房也成了刚需,哪怕价格不断翻炒也不愁卖。其实这也不能怪父母,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在作祟,苦点累点又如何呢?
第三大刚需,改善住房。
小两口时,一卧室的公寓可能就够了,但当有了二胎呢?当自己父母年龄大了,也想一起住呢?5口、6口人怎么住一起?新的大房子也就成了刚需。
到了孩子长大的年纪,父母的经济条件一般也较好,升级一套刚需的大房子是情理之中的举动。
第四大刚需,投资型住房。
尽管目前房产市场比较疲软,但前些年红红火火,未来也不见得不能再“冲刺”一次。投资型住房,在不少人眼里也是一种刚需。至少买房投资,比存银行买股票要靠谱的多,为什么不能叫刚需呢?
房产市场即便疲弱时,也是在大于银行定期存款利息的速度增长,比不稳定的股票更靠谱的多。“刚需投资”,不会错。
中国买房有这四大刚需,那么温哥华呢?这4个在温哥华也很合理,而温哥华还有额外的4个~
先说说这四个~
如果你是华人,和华人结婚的话,无论你在全世界哪里,买婚房都是刚需。况且温哥华虽然房价贵,但不及中国一线城市,在“岳父岳母”们眼里,买一套房并不是无理的要求。况且,来到温哥华的家庭,哪有穷人?
学区房,在温哥华也很受推崇。公校排名差异很大,好的公校教育水平全球领先。而且,温哥华的学区房虽然贵,但价格不会完全不合理。能买得起,为什么不当刚需购买呢?
改善住房更好理解。一些移民是先自己移民,然后成家,然后有了孩子,然后再接父母过来。换大的房子,当然是刚需。
至于投资,大温房地产近些年有多火还用赘述吗?投资绝对也能当成刚需。除了这四个,温哥华买房别的“刚需”是什么?
从狭义的“刚需”定义看,这些都不算刚需,但从“温哥华特色”看,这些是温哥华式的刚需。
永久地权的“心理满足”
在中国买房,无论多豪的豪宅,都无法逾越70年使用期。尽管这实际上不会造成什么影响,但不在少数的人,尤其是富人对此耿耿于怀。买房,就想买永久地权,买自己的地,在他们眼里这也是刚需。
所以,温哥华能满足你“永久地权”的刚需。即便囊中羞涩,也能在远郊买的起地,当一名小“地主”,心情自不必多说。
“景观刚需”:既是家又是度假屋
在温哥华买房和在中国买房最大的不同是什么?爱美景的人会说:景观!漂亮的风景是好心情的前提,因此景观也是一种刚需。
有钱的话,买海景别墅;预算有限的话,也有高层公寓俯瞰壮美的城市……总之,总是能找到风景绝佳之处购房。你的家,还能当做度假屋。
“梦想生活”的真实呈现
住惯公寓的人,心里总想住别墅;吸惯雾霾的人,很想感受蓝天白云。如果恰巧又到了养老的年纪,想实现梦想中的生活,也成了刚需。
温哥华的生活就能真实呈现给你。一二线城市的大公寓甚至能直接置换温哥华的别墅,瞬间实现别墅理想。至于自然环境,温哥华也是全球顶级……总之你的梦想生活,在温哥华能真实呈现。
给留学生子女容身之所
之前提到,来温哥华的人普遍不差钱。越来越多的父母会认为,给留学生子女在温哥华买房也是刚需 —— 既能让他们住在自己家,又能让自己在看望孩子时更加便利,而且买房给自己还贷更安心,涨幅快的话还能赚一笔。
听着是个奢侈的“富养”行为,但其实也是温哥华特色的刚需。给留学生子女买房,绝对是利大于弊。